兩江新區:開發開放邁向高水平
發布時間:2019-08-08
來源:經濟日報
嘉陵江畔、長江之濱,有一個內陸開放的標志區域——重慶兩江新區。這是繼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之后,由國務院批準的第三個國家級開發開放新區,也是我國內陸第一個國家級開發開放新區。
2010年6月18日,兩江新區掛牌成立,被賦予5大功能定位: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先行區、內陸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長江上游地區的金融中心和創新中心、內陸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科學發展的示范窗口。
兩江新區以城聚產、以產興城,構建起以生態環境為依托,以現代化產業體系為驅動的產城融合區域發展新格局,走出了一條內陸開放型經濟發展新路,成為重慶大開發大開放大發展的領跑者。
數據顯示,兩江新區的GDP從2010年的1001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2933億元,年均增長14.9%;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從2010年的1626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4160億元,年均增長14.9%。落戶兩江新區的外資企業目前已有1020戶,其中世界500強企業154戶。
黨的十九大以來,兩江新區扎實推進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以高水平開發開放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亮點紛呈,成果豐碩。
今年4月份,位于兩江數字經濟產業園的紫光集團重慶大樓正式投用;6月份,阿里云創新中心(重慶)在兩江數字經濟產業園投用;7月25日,全球領先的高端半導體封裝載板和高密度互連印制電路板制造商——奧特斯與兩江新區簽署協議,將投資近10億歐元在兩江新區新建一座工廠……
依托重慶兩江數字經濟產業園、禮嘉智慧體驗園等平臺,兩江新區數字經濟產業發展風生水起。今年上半年,兩江新區全域數字經濟產業營收702億元、增長35%,實現增加值160億元、增長30%。
以開發促開放,兩江新區主動融入新時代國家開放發展的新格局中。在重慶自貿區兩江片區,市場主體累計超過1.9萬戶,注冊資本超3500億元;果園港智慧港口建設加快,碼頭前沿16個5000噸級泊位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港區“前港后園”和“鐵公水”聯運基本實現。除此之外,兩江新區范圍內還云集了包括江北國際機場等在內的多條國際開放通道,水、鐵、空、公多式聯運體系加速形成。
位于兩江新區的重慶保稅港區是內陸開放的重要窗口。近幾年,通過“保稅+智能制造”“保稅+服務貿易”等發展模式,重慶保稅港區加工貿易快速增長,新興產業創新發展,輻射帶動作用日益增強。2018年,重慶保稅港區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產值770.65億元,同比增長約20.5%;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約1069億元,同比增長約20.4%;實際利用外資約10.9億美元。在全國14個保稅港區中,重慶保稅港區主要經濟指標位居前三,外貿進出口額排名第二。